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8章 聊一聊上海市的另一面 (第2/2页)
的极品珍馐美味——烤鸭。老旧的工人新村环绕的街区,马路上坑坑洼洼异常肮脏,比亚迪和荣威死样怪气的蠕行,电动车横冲直撞,猥琐行人的脸上也挂着诡异的微笑。路边,便利店和上海本地小吃店替代了千里香馄饨,黄山骨头汤和河南牛rou面。袅袅的烟火气息透露着吃人的“狼性”。 烤鸭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烤鸭供货充足,队伍井然有序,那些常客都彼此认识,两个卷起衣服,裸露出肚子的牙叔已经用带着江北滚地龙口音的沪语拉起了家常:“今朝小宁回娘家,天热,不想买菜,弄个烤鸭切切”“叠额烤鸭米道老灵额”,陌生的吴侬软语,轻快的旋律,飘入王升的耳朵。排王升前面的老阿姨,一袭睡袍,脚蹬拖鞋,手里的钱包透露着nongnong下只角农村的气息,微风拂过,浑圆的身材散发出rou夹气。 约摸过了半小时,王升找终于排到来窗口,要了半只烤鸭,它被劈开来的时候还冒着热气,让人馋涎欲滴。店员娴熟的把鸭子剁成小块,装盒,为防止热气积聚影响口感,盒子顶部被戳了一个小洞,一份如此廉价的烤鸭居然有如此服务细节,难怪远近闻名。买到手,王升蹲在街边大快朵颐起来,被果木炙烤过的鸭rou香气四溢,咬一口,嘴里裹满了外酥里嫩的滋味。 闵行区,“一线天”遍地都是,弄口极小,“隐蔽”在几幢房子中间。走进去,彷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天色一下子变暗了。那弄堂只有一两米宽,地面高低不平,“埋伏”着深深浅浅的阴沟和窨井。两旁房子都是两三层楼的,奇形怪状,东突一块,西搭一间,犬牙交错。有的房子前面“长”出一个灶披间,有的边上搭了一座楼梯,还有的人家凌空“架”了一座“天桥”,将弄堂两边的房子连起来。在有限空间的争夺战中,阳光节节败退,弄堂紧挨弄堂,通道蜿蜒扭曲,前后左右都有蛛网般的岔道,好似迷宫一样。如果没有人带路,进去了恐怕出不来。 这个区域住着好些闵行的老工人,一大把年纪了,还住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薄木板搭建的房屋,和子子孙孙挤作一团,好不难受。这些退休了的老爷子、老阿姨们在炼钢炉、纺纱机旁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奉献了青春岁月,到老了,却仍是悲苦清贫,想着自己半辈子cao劳却无法换回那应有的所得,只能凄凄楚楚,终日唉声叹气甚至以泪洗面。 闵行区有一大特色——闵行区的红灯区给了闵行滚地龙老中小穷rou丝一点生理慰藉。在南街,那站街女一排又一排的从门洞中探出头,或者索性就在路边直接把闵行区的穷rou丝们拉进炮房。作为社会最底层的闵行滚地龙们又一次在站街女人中找到了自己的仅存的那点尊严。枫红先生的发迹,王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