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迹,王升_第194章 王升在无名小街上游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4章 王升在无名小街上游逛 (第1/3页)

    上海许多咖啡馆没有灵魂是因为它们没有历史的缘故,没有故事、没有底蕴的东西是很难让人们对它有长久的心系的——就是一个铺面,一台机器,几个工作人员而已。这样的店或许能开几个月或是一年,但能开几年的很少,终究喝咖啡还不是中国人生命里的必需,附近的人来过几次见识到了以后就不再来了。咖啡馆里的咖啡师就是外地的小姑娘小伙子经过临时培训上岗的,真正有资历能教你点干货的咖啡师,根本不可能在这样的店里干。

    这不怪上海咖啡馆,喝咖啡本来就是舶来品,又断过层,但对王升这种喜欢点年代感喜欢加戏的中年人来说,你卖给他一杯机器咖啡,卖给他在廉价的北欧风格小清新风格的椅子桌子旁坐一坐,周围还是人头攒动的咖啡附庸风雅者的嘈杂,那他就不如留在家里开自己的胶囊机或者泡点挂耳咖啡得了!他家窗外的街景一点都不比咖啡馆门外的街景差。

    古色古香的老克勒咖啡店,工作日下午人很少,价格偏贵,王升进去后马上又出来了:蛋糕加咖啡合人民币90块,这在当时的上海真的算贵了,基本上抵上普通人一天的工资了。

    王升来到中共一大纪念馆所属的一个咖啡馆,此咖啡馆自8月24日试运营以来人气居高不下,依托初心之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吸引党员、群众、游客纷纷前来体验,被称为是上海“最红”咖啡馆。咖啡馆本是海派文化与咖啡文化深度融合的产物,却生拉硬拽地跟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联系在一起,借助“一大党诞”特色来赚钱,让王升感到很不爽。王升只是在咖啡馆门前站了站、望了望,便转身离开了。

    王升溜达在离他们家那个住宅小区有十几分钟车程的一条街道上。这条街道他走过不下一百回,他喜欢这条街道早中晚这三个时间段里的烟火气。

    这是条普普通通的街道,在上海根本就算不上一条象样的街道,长不过百米多,宽也就七八米,有车经过时,常常会堵塞,而且时常会因为堵车而引发争吵,可就是这么一条不起眼的街道,天天有这许多的上海人、外地人胶在这里、并发生着许许多多的故事。

    街道的走相是东西贯通,连接着这个城市的两条主干道,南北区域,就是各自独立的居民区了,准确一点应该是上世纪末建造的老式居民区。

    街道朝南的一边开了十几家小饭店,基本上都是一开间双层的店面,店的招牌各异:“小四川”当然是以川菜麻辣为主,现在是国内最为流行的口味;“本帮菜馆”讲究的可能就是上海人的口味吧,清淡,菜肴味道还会带点甜;“东北人家”大概猪rou炖粉条、小鸡炖蘑菇是特色吧;“浏阳河蒸菜”店门前那一个硕大的不锈钢蒸箱是个典型的标志,里面一小碟一小碟的菜肴、不管荤素、鱼rou,基本在十元左右一个,蒸的时间长了,就没什么特点了,主要还是一个方便;当然少不了全国那个到处可见的知名品牌“沙县小吃”和“兰州拉面”;还有一些是以人名起名的,如“小张饭店”“胖子酒家”,还有是以地名或者特色起名的,如“藏书羊rou”“淮杨牛rou汤”等,这些饭店所面对的大多应该是一些外来务工人员,或者是当地的低收入人员,再或者是一些流动的闲散人员,甚至就是对面、旁边其它店铺的从业人员用餐。主要就是方便、廉价、可选择性强,经济实惠。

    街道朝北的一面虽然也有好几家吃食店,火锅店,干货店,茶叶礼品店等,最多的却是“泡脚店”,上海人叫“沓脚房”,一溜烟连着好几家,装修各有特点,有的看上去还花了很大的心思与代价,有的就很简陋,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门口显眼的地方,下午或者晚上,常常会坐着几名打扮妖艳的女子,有时路人走过时,她们会主动与人打招呼:“沓脚敲背弗?”。她们的话语,什么意思,路人应该都懂的!没生意无聊时三五人会围在一起打扑克。她们是这整条街打烊最晚的店铺,常常是小菜场、做早点的都起来做早市了,她们店面门口那一闪一闪的霓虹灯还亮着。

    整条街上还夹杂着几家棋牌室。棋牌室应该是近几年才公开开出来的,里面主要是麻将桌,供人们打麻将、斗地主,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或者上了年纪的退休人员在里面玩耍,赌钱是公开的,输赢各有大小,公安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只要不闹事或者没人举报,基本就不管了。

    另外,与其它城市一样,象这样的街道,当然少不了福利彩票与体育彩票的销售点,也少不了房产中介与美容美发。

    这条街上,最热闹的时段一是上午早市,菜市场与早餐店,买小菜的市民与吃早点的上海人,就象过去老北京茶馆众生相,很有特点。

    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是早就有的事,面对外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