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八零当电工 第116节  (第2/3页)
 基层工作劳神费心跑前跑后,不得不说确实能干。    她作为企业投资人,早期国家帮扶发展,后期少不了投资捐款建设,相应地也会得到各种福利政策保护。    匆忙的十二月结束后,立马迎来新的一年。    1986年1月,距离沈珩离开已经整整一年。    叶秋莹越来越激动,拿着账本一边算账,一边期待与沈珩相聚的日子。    无奈来到80年代中后期,越接近90年代经济可以用腾飞来形容,80年代初期难得一见的万元户,也越来越多。    春节办年货,每逢年关都是福星的旺季,更别提还有大卖场。    再则一到年关,各种聚餐年节送礼,还有不少不能退掉的饭局酒局,作为一个社恐人士,叶秋莹瞬间感觉头都大。    她原本打算飞过去陪沈珩过年,硬生生被拖了下来。    直到年后复工一两个月,她整个人才轻松下来,比原计划整整迟了两三个月。    这个时候已经是1986年4月底,她刚过完22岁生日。    时光匆匆,想不到她来到这个时空已经快五年。    刚穿越那会儿才刚18岁,19岁办厂,20岁订婚,21岁与沈珩分隔两地,22岁打算出发去寻他。    叶秋莹不再耽搁,满怀激动准备物资,出去前往大西北。    80年代的大西北还未发展,不比后世,准备多一点物资总不会有错。    再则沈珩所在的地方已接近戈壁,研发基地远离民居,从来信也能看出生活环境不算太好,充分准备以防万一。    项目投资回本之后,项目后续三成的利润可都归她,再则还有卖场的租金,福星电器的收入。    这个时候的她,身家不说上千万,几百个万已不是问题。    万元户的年代,百万富翁还是非常少见。    投钱准备一些“简单”的物资,几乎是分分钟的事情。    众人知道她要走,可是吓得不轻。    特别是石俊,担心是管理不周,忐忑又心慌。    叶秋莹笑着安抚对方:“年前我回青源镇那段时间,你不是做得挺好吗?再说了有陈海和佳音帮你,一定没问题,有事就联系我。再不济去福星找周科和丽丽,哪怕是许州和林浩都行。”    “老板,你什么时候回来?”    “看心情吧。”    她哪里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也许在那边玩个一年半载就回来,也许会待很久,跟着沈珩一起搞研发。    石俊、陈海和佳音三人负责卖场,账簿可以传真或者电话联系,定期查账,后续收入打在她的账户上。    福星就更好办了,工厂账簿缴税等都有迹可循。    技术该教的都教的,留了相关研发笔记,让周科带人研发即可。    叶秋莹看着依依不舍前来送机的一行人,忙挥手让他们回去。    “现在都是地球村,哪怕是出国来回也就几天的事,我就在国内,有事电话联系,你们就别担心了。”    说时,也不顾大家碎碎念,嘿嘿笑着赶往机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